感悟式教学在少儿国画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美术报 2022-02-23 09:32 作者:张晨昕

  绘画创作离不开少儿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笔者把“感悟式”引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促悟、对话促悟、体验促悟、评价促悟等方式让少儿学会立足生活,悟境、悟情、悟趣,探索创作的灵感和表现的欲望,画出生动鲜活的作品,并在“感悟式”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树立自信的理念、培养人文的精神、学会表达的能力、发展独特的个性,提升综合的素养。

  传统的中国画是抒情达意的一种表现语言,是情绪情感表达的方式。少儿国画的学习应该是由内而外的,从生活文化的理解,到情绪情感的调动,再到表现方法的探究,最后是实践收获的反思。但是,长久以来少儿国画的教学概念性、模式化比较重,注重国画样式的教学常常呈现出一种小大人的面貌,缺乏来自实践的真情实感的表达。因此,感悟式教学在少儿国画中的引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发少儿对生活环境、传统文化、自我兴趣及情趣审美的感悟,激励少儿表达主观认识和情绪情感。

  以观察、对话、体验、评价获得感悟

  以观察促悟:观察获得的美的感悟可以促发创作的欲望。引导小朋友学会有方法有步骤地观察,用心积累丰富的素材,记录真实的感受,是理解感悟的基础。以对话促悟:对话是最简洁最快速的沟通方式。与绘画对象对话,可以深入了解生活状态和风俗人情,感悟创作表现的内容。与学生沟通,可以通过任务、提示、鼓励、引导与肯定,帮助习得感悟观察和表现的方法。以体验促悟:在观察与发现后,引导少儿进一步思索绘画的内容,探索绘画的方法,学习体验感悟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个体验的过程既激发兴趣,又锻炼自主创作表达的能力。以评价促悟: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来自老师的鼓励肯定。这时候正面的评价可以让少儿拓展思路、完善不足,也可以帮助他们增强信心、明确方向,提升对美的感知及认识能力。而此后的作品展示期,他人的点评赞许也可以促进少儿的感悟。

  以悟境、悟情、悟趣开启乡村绘画之旅

  2021年10月中旬,14位杭州国画院少儿国画教师到淳安县梓桐镇中心学校开展以“美丽乡村”行动为主题,为期5天的感悟式教学实践活动。参加行动的当地孩子,没有中国画的绘画基础,在教室里做了简单的工具材料的认识以后,通过悟境、悟情、悟趣,在发现乡村“美丽”的感悟中开启了绘画之旅。

  风景之美是少儿最容易捕捉到的,而身临其境时往往会忽略身边的美。此时感悟重点是引导少儿重新去审视发现身边的美,并学会用画笔记录赞美身边的美。以美丽乡村为例,师生走到田间,老师引导少儿要把眼中最美的家乡画出来。最后师生共同欣赏赞许小朋友用单纯概括的笔墨语言画出来有劳作符号的田野和远处的山林、村庄,再加上田间的小鸟和乡村中到处伫立的电线杆,一幅美丽乡村的画作跃然纸上。

  除了外显的环境外,隐藏的文化更需要引导。很多地域都有优美的故事传说和吉祥祈福的隐喻、典故,感悟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神秘浪漫之美,为自己的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在写生的过程中有小朋友发现这儿家家户户门口都种柚子,就问老师为什么?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去问了村民才知道,原来柚子的谐音是“游子”和“佑子”,既有对在外人的祝福又有对家人回来团聚的期盼。带着探索的兴趣,小朋友把这种寓意带来的美妙感受融入到了画面里。

  情感是绘画中的又一感悟要素。人与人,人与画,人与景之间皆有情感,需要引导细细体悟。走进农村时,常能感受到一种淳朴的乡情。师生到村里一位爷爷家画画。老师引导小朋友和爷爷奶奶对话,先仔细观察外表形象,再了解一下爷爷奶奶喜好,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适合的颜色从头部开始画。小朋友在画画的过程中思考的是爷爷奶奶的职业、性格、爱好、相貌特点,没有笔墨技巧造型比例的顾虑,虽然造型不够精准,但是人物特征生动鲜明。小朋友把在沟通交流中感悟到的乡村生活中和谐美好精神,并试着用画笔记录了下来。

  除了这种直接的情感,绘画事物或过程带来的情感感悟也能给少儿以灵感。比如乡村的收获就可以带来喜悦和表达的欲望,能激发少儿更大胆地表达。老师让同学们找一找乡村小院里的特色风景,画一画能体现乡村生活的物品,有个小朋友对一堆大南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说这堆南瓜特别大,能体现出秋天硕果累累的收获。老师随即启发她仔细观察一下堆放的位置和形状。还有个小朋友对一簸箩晒着的辣椒和豆子产生了兴趣,觉得画完辣椒有点空,就根据自己的审美,自觉地运用了挪移的方法,把远处种的小葱和地上的一些小草也画进作品里。小朋友根据自己对形状颜色的观察,简洁、大胆、夸张地画出了从收获中感受到的美。

  趣味是绘画中感悟式教学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教师更为细心,指导时关注少儿内心的思考,鼓励他们把情趣融入绘画中,大胆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学着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甚至突破自己。

  有时趣味会是一种时代的思考。比如随着年轻人进城务工,乡村老人的孤独感也在蔓延,守望也就成为一种特色。睹物思人时,那些寄托思念的物件也就变得充满故事,充满画意。在黄村画一个老爷爷时,老爷爷问小朋友能不能把门口的小车子一起画进去。爷爷说那是儿子小时候的东西,看到车子就可以想到儿子。爷爷的话触动了小朋友内心,他们感受到了爷爷的孤独和对子女强烈的思念。孩子们边画边说,他们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以后要常回去看看。在画的过程中,老师问小朋友画面中谁是主角?应该画在画面的哪个位置?车子应该画在哪里?人和车子的后面有没有想要表达的内容?小朋友在和老师的对话沟通中思路逐步清晰,用前后遮挡的办法处理了虚实关系,让画面变得内容丰富,意味深远。

  感悟乡景乡情获得绘画自信

  在行动中感悟生活,在对话中寻找方法。5天的时间,孩子们完成从完全不会不敢画,到落笔果断挥洒自如,创作出有热爱、有自信、有感悟、有美的生命力的作品。在这个学习实践过程中,既培养了少儿发现美的能力和感悟乡景乡情的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意愿,获得了更多绘画的自信和勇气。

  在展示中凸显美丽,在热情中融入活力。“美丽乡村”展览在乡村大礼堂里举行。展览既展示了国画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示了乡村的美丽风光、自然生态和生活习俗等。看到随处可见的景物在自己的画纸上变成美妙的画作,孩子们进一步在美的表达中增进了对美的认识,也更加坚定地守护这份家乡的美丽。

  在实践中提升认识,在收获中坚定信念。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画学习不仅是知识和技法的传授,更需要引导少儿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内在真实的感悟,促发自主探究表现的能力,让少儿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美丽乡村”仅是感悟式教学在少儿国画领域的初步探索。它有助于少儿由内而外地产生绘画创作的源动力,学会主动探究并习得绘画表现语言,赋予少儿国画鲜活的生命力。

编辑:陈烨秋

投稿邮箱:15255196177@163.com 联系电话:0551-65175218

中安书画网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备案号:皖B2-20080023-21

中安书画网公众号